欢迎光临徐州市银行业协会 回到首页 | 联系我们

发展普惠金融 改善金融供给

发布时间: 2020-04-29 15:30 来源: 未知 作者: admin
    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。发展普惠金融,鼓励金融创新,改善金融供给,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,不仅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,更重要的是,体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,其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      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是中小微企业、个人、农户和城乡弱势群体,体现的不仅是金融覆盖面和可得性,更重要的是金融准公共品属性,也是建立有效、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     一、普惠金融推广基层主要问题
      (一)服务的精准与有效性严重不足。普惠金融涉及面广,需求复杂,应做具体分析,有针对性满足,实现有效供给。实际上,金融资源是稀缺的,但由于服务对象、潜在风险、利益驱使等各种原因, 有的中小微企业融资过度增信,导致债务规模过大,杠杆过高;有的支持了本不该支持的企业,让本应退出市场的企业僵而不死,叠加了债务,加大了结构调整的难度。
      (二)金融产品单一,技术落后。近年来,银行业尝试小微金融业务创新,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紧产品的名称和适应性变化,新上线抵押E贷较为先进,但是产生巨大资源内耗,其他条线产品未跟上等情况,无大数据支持,风险事件智能靠人工或者因为部分风险放弃高价值客户。
      (三)缺乏清晰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。目前,普惠金融产品缺乏清晰的长远规划目标,业务转化性较大,没有可持续培育服务过程,统一有效协同不够。
      (四)外部配套环境不到位。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,针对普惠金融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,信息管理效率较低,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完整、准确反映普惠金融情况,各类涉企信息分散,没有实现不同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,难以获得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的真实信息,银企信息不对称,降低了小微获得融资的可得性。
      (五)行业定位不清。普惠金融涉及三产、城乡、行业的诸多领域, 包括小微企业、“三农”及城乡低收入群体和个体工商户等,没有清晰政策与市场定位。“特惠”财税政策缺少、针对性不强,对普惠金融引导效力明显不足,仅以少量政府资金或政策引导或激励,且激励方向不清,难以推动金融资本向弱势群体流动,过度强调公益性难以引导金融服务加大力度。
      二、普惠金融目前首要解决办法
      (一)建立自有的、通用的、专业性较高的大数据分析平台,并以此为基础深度挖掘客户潜力。目前做一笔贷款需要查询系统内外数10个系统采集各类数据,每个系统还不能提供精准数据,浪费人力物力,这一问题只能由上级部门来发起,综合行内外各类系统,收集并生成个人及法人信息报告,已次作为依据对我行贷款投放前后都有帮助。
      (二)借助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。这一点是建立第一的基础上,在加强监管和管控风险基础上,允许互联网金融企业继续探索,开展网上银行、电话银行、手机银行或微贷银行业务,发挥其成本低、覆盖面广和服务便捷的优势,通过互联网方式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,不断总结完善,使之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。
      (三)效率优势。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,这对贷款营销来说是首要点。根据笔者走访过的贷款客户经营,百万以下的客户,多数对资金安排性较为忽视,而且在目前利率市场上百万以下客户对利率敏感度不高,经常会出现在申请之后要求3天用款,或者当天用款的情况,故效率优势是硬件优质之外的第一要点。
      (四)利率优势。利率优势排在效率之后,主要因为百万以上的贷款客户,对自身资金有一定的安排,利率低当然是首选因素。我行利率政策可选用线上低于线下,自助低于人工,阶梯型授权,跟紧四大行同业。
      (五)营销是主要抓手。坐商到行商,银行业已经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,现在的主要问题,如何营销才能得到更多的客户。从培育市场着手,加强信贷宣传力度,根据地方信贷环境特点进行针对式营销,加快整村推进,加强三个一为着力点,让客户首先了解我行产品,客户才能办理我行产品。
      (六)信贷团队建设。营销理念建设、营销人员专业度、岗位协调、贷后处理这是一个有机整体,每个部门不可缺少。加强信贷团队建设应该从培训技能力度和素质教育开始,通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和金融法规教育,达到提高业务技能,同时通过合理的激励,实现信贷团队的告诉发展。
      发展普惠金融,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,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。我国产业和企业区域差异性大,又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,决定了发展普惠金融不可能一蹴而就。所以需要做的仅仅是做好手中事,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。(农行徐州分行王延门 初涛 )